我與“嘉”的緣分并不是從大學生涯開始的,在我仍埋頭于高中課程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學姐學長的口中有所了解。當時的我對學長學姐們堅定的選擇甚是疑惑,直到我親自踏上這方土地,才豁然開朗。
廈門,對我來說是一處陌生的土地。不同的天空、不同的口音,甚至是路人陌生的臉龐,離開舒適區(qū)的恐慌瞬間如潮水般涌上,我的新鮮感漸漸消磨殆盡。在不知所措之際,“嘉庚學院”的標牌猶如救命稻草將我打撈起來。陪同的老師親力親為,一路帶隊,在去往校區(qū)的途中與我交流了許多,慢慢緩解了我的不適。讓我深切地體會到:雖然離開了我的小家,但我正在緩緩靠近一個溫暖的大家。
習慣了高中的生活和相處模式,學姐學長的主動熱情令我詫異。學姐介紹學校,學長則耐心地幫助我提行李,原先有些疲憊的母親這時也提起了精神,我看見她眼中的擔心慢慢消失,在一來一往的聊天中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根據(jù)通知書上的步驟完成入學手續(xù)以后,我便和父母走向宿舍,迎面向我投來的是新生們贊賞、欣慰、高興、激動的表情,無不表達了對這所學校的滿意和對未來的期待。
與“嘉園”美景同樣聞名的是“嘉園”的美食。北區(qū)食堂在迎新日略微擁擠,使我些許迷失了方向,在我手足無措之際,又是亮眼的橙色開始為我提供幫助,“同學,來這里排隊吧。”
食堂阿姨笑吟吟地看著我,看出我有些許猶豫的表情,便接過我的餐盤,為我介紹起近日的菜肴。她端著鐵勺一層層鋪上,直到把整個餐盤鋪滿,才向我遞過來。笑著對我揮了揮手,又目送我走遠。母親看到我端來的餐盤,這樣實惠的分量讓她頗為詫異。在一路的體驗中,這些溫情又體貼的細節(jié)一點點突破我的防備,也在一點點消除母親的顧慮,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也在悄然升起。
離別的時間終于來了,母親捏著學校贈送的車票,與我站在樹蔭下等待末班車。記得高中寄宿時期,臨別時母親總有千言萬語要囑托,怕我一個人待在學校不適應、擔心學校的伙食不好、害怕學校宿舍環(huán)境差……但這一次,她只是語重心長地讓我珍惜學校的資源與環(huán)境,利用好學校提供的平臺和條件,不斷地提升自我。雖然她仍是喋喋不休,但神情卻不同了,褪去了以往的種種擔憂,取而代之的是鼓勵與期待。
隨著分別的臨近,離別的苦澀也伴著母親的漸行漸遠溢上心頭,離家的真實感也在迫近,我愣在原地,看著那輛載著親人的車慢慢駛出視野。突然感到從鼻尖涌上眼眶的酸楚,我低著頭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此時,身后的腳步聲漸漸靠近,身穿志愿服的學姐走到我的身旁,輕柔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不要難過了,學妹。雖然你現(xiàn)在離家,但在這里你依舊能體會到家的溫暖。”
給學子家的溫暖,這是嘉庚學院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蛟S外人聽起來,覺得學校與家始終是兩個無法比擬的概念,但事實上,在所有師生的努力之下,家和學校的距離已經(jīng)在短短一天之內(nèi),在我的各種感官體驗當中逐漸縮短。
在我的學姐學長堅定地填志愿單時,我有疑惑。當老師真摯地給我推薦時,我有疑惑。但是,當我踏進這方土地,真正開始我的體驗與學習時,這些疑惑煙消云散。嘉庚學院的風景與美食,校風與人文關懷讓這所年輕的學校頗有盛譽。眾志成城之下,“嘉園”被打造成一所別具一格的學校。
第二年的我也選擇了加入志愿者隊伍,那份毅然決然的心,也開始助力我傳播“嘉”的溫暖。當我再次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時,便發(fā)現(xiàn),實際上,我未曾離“嘉”。
?。ㄗⅲ何恼侣杂懈膭?,本文為“校慶杯”征文大賽優(yōu)秀獎作品。)
編輯:傳媒中心 孫雪
(轉(zhuǎn)載需標注來源“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