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2日,福耀海絲實踐隊赴杭州開展黃檗文化傳承調研。黃檗文化融合禪文化、茶文化、藝術、建筑等多重內涵,自300多年前隨高僧東渡日本后,一直發(fā)揮著連接兩國的獨特作用。實踐隊深入杭城古跡、古寺、茶鎮(zhèn),挖掘文化交流印記,旨在以青春之力探索文化傳承路徑,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煥發(fā)新活力。
實地走訪:探尋中日文化交流印記
實踐隊實地走訪了岳廟、西泠印社、蘇堤、靈隱寺、永福寺、凈慈寺、徑山寺等地,探尋中日文化交流印記。他們通過歷史文化遺存與典籍脈絡,見證了跨越山海的文化對話:杭州錦帶橋設計啟發(fā)日本巖國錦帶橋,還促成兩市結好;高僧們把禪法、書畫、琴藝傳到日本;《徑山藏》更啟發(fā)了日本典籍《黃檗藏》的刻印……
座談交流:探尋黃檗文化傳承路徑
實踐隊在調研中,還與各界深入座談,探尋黃檗文化傳承路徑。LVE集團(中國)CEO傅偉玲結合跨文化貿易經驗指出,文化產品跨境流通是文明對話的紐帶,其傳播力比理論宣講更深遠。她鼓勵隊員將文化傳承與時代需求相結合。徑山文化研究者們則分享活化經驗:“徑山茶宴”結合文旅、康養(yǎng),通過復原儀式、開發(fā)研學路線煥發(fā)生機。這為黃檗文化傳播提供啟示——守護根基之余,需搭建當代對話平臺。
采訪調研:了解民眾對文化傳承的期待
在與杭州民眾的聊天中,實踐隊隊員們調研了大家對文化傳承的期待。其中,面對來杭州研學的中學生,隊員們以“黃檗東傳”“禪茶傳日”等故事為切入點,生動解讀杭州作為“活態(tài)文化交流樣本”的價值。“原來西湖的橋影響過日本建橋”“抹茶竟然和我們的徑山茶宴有關”……中學生們的驚嘆讓隊員們明白:文化傳播不必高深,用青春語言講好故事,就能讓年輕一代觸摸到文明互鑒的溫度。
學習感悟:以青春之我,擔文化傳承之責
在活動中,實踐隊員們表示,將以青春之我,擔文化傳承之責。隊員牛奕蘅說:“我們解碼黃檗文化的過程,也是在夯實文化自信的根基。”張志凱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梳理黃檗文化脈絡,為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讓學術研究真正服務于文化傳承。”隊員陳名說:“我們在行走中感悟,于調研里思索,既收獲歷史文化滋養(yǎng),更明晰青年傳承與傳播文化的使命。”
實踐隊隊長鄭訓焓表示:“黃檗文化是中日交流的明珠,而我們的調研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將繼續(xù)探索如何讓這顆明珠在新時代綻放光彩——既守護好歷史印記,更讓它在交流互鑒中,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注入青春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福耀海絲實踐隊致力于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2024年8月實踐隊開展茶文化調研,撰寫關于武夷山乾盛源茶業(yè)有限公司的報道,被《臺灣導報》刊載。近日該公司向實踐隊致謝,表示該茶行獲“福建老字號”,得益于實踐隊助力。
[編輯:甘麗紅]
[校對:王小磊 陳巧恩 樊雨昕]
[審核: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