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上,“全民國防教育月”系列活動之大學生士兵優(yōu)秀事跡報告會在主樓群3號樓大報告廳舉行。承訓部隊的三名優(yōu)秀大學生士兵和新生們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感悟。
學生軍訓團團長張永輝,嘉庚學院院長助理、學工部部長、團委書記姚祖嬋,承訓部隊官兵和2025級新生代表共同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學工部副部長鄭文鈺主持。
石生財:發(fā)揚釘釘子精神,勇敢迎接挑戰(zhàn)
“要發(fā)揚釘釘子精神,扎實工作。任何事情都是越拼越精彩。”駐閩某部干部石生財從自身的經歷出發(fā),和新生們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感悟。在剛入伍時,他參加了一場比賽,滿懷自信地和老兵比拼,卻慘遭失敗。迷茫之際,教導員一句“只有熬時間,下苦功夫,才可能奮勇爭先”點醒了他。此后,他更加刻苦地訓練,不斷向班長請教,最終在比武中斬獲總成績第一名。
“人總是越堅持越自信”是石生財?shù)牡诙l感悟。去年年底,他主動報名參加數(shù)字精兵比武考核。120天集訓強度極高,期間他的大腿、小腿嚴重抽筋。但他深知放棄即當逃兵,即便一瘸一拐,仍咬牙堅持。最終他們小隊在考核中奪得總成績第一。
石生財還談到“責任總是越想扛越能扛”。去年比武結束后,他擔任無人通路的通路長。面對新領域挑戰(zhàn),他每天接聽超200通電話,對接15家單位、試驗18款裝備,過程中困難重重,但他毫不氣餒,總結經驗,依據(jù)無人機特性制定計劃并記錄數(shù)據(jù),最終在實兵演練中順利完成任務。他說:“夢雖遠,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
晏澤超:部隊給予我的遠比我付出的多
駐閩某部戰(zhàn)士晏澤超從緣起、淬煉、情誼、收獲四個方面進行分享。大學畢業(yè)時,晏澤超選擇參軍入伍。參軍后的一次野外駐訓,讓他對軍旅生活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悟。在一所小學黑板報上,“我為祖國守山河”幾個大字,如星火般點燃了他內心深處的軍人使命感。而后他投身到抗洪搶救任務中。當任務完成,百姓緊緊拉著他們的手,眼中滿是感激與敬意。那一刻,屬于軍人的責任感在他心里達到了頂峰。
“軍旅生涯最寶貴的收獲就是戰(zhàn)友之情”。他永遠忘不了與戰(zhàn)友們一起訓練時的揮汗如雨,一起挨批評時的垂頭喪氣,一起想家時的默默惆悵。他說,戰(zhàn)友如兄弟,絕非一句簡單歌詞,而是融入骨血的深厚情誼,是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幾年的時光轉瞬即逝,晏澤超同志在軍旅生活中也收獲了很多。他說:“部隊給予我的遠比我付出的多。部隊給予我們一副素質過硬的強健體魄、一股永不服輸?shù)念B強意志、一種鋼鐵般的紀律與執(zhí)行力、一份家國天下的責任與擔當。”
張進:軍營是打磨自我、實現(xiàn)價值之所
駐閩某部戰(zhàn)士張進擁有兩次入伍的經歷。18歲高中畢業(yè)后,迷茫的他投身軍旅,首次入伍便來到新疆,并隨所在部隊參加了礦難救援。那時候,作為人民子弟兵的責任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在人民最需要、群眾最危難時,必須挺身而出。
然而,因種種原因,張進離開了軍營。本以為當過兵、吃過苦,便能無往不勝,現(xiàn)實卻給他沉重一擊。經父母勸導與內心思索,他毅然重返軍營。這一次入伍,他主動申請去更具挑戰(zhàn)的崗位。憑借首次入伍經驗,他幫助戰(zhàn)友適應緊張的部隊生活,提前制定訓練計劃。不僅自己訓練達標,還為戰(zhàn)友總結技巧,助力大家高效完成任務。
“這兩次入伍,都是對軍人身份的高度認同,第一次是成為軍人,第二次是做好軍人。”張進表示,軍營不是走過場的地方,而是打磨自我、實現(xiàn)價值之所。他激勵在場大學生:“軍訓結束后回望,那個能頂住烈日、忍住疲勞的自己,已然強大,這便是軍訓的饋贈。”
張永輝:要學會“自學、自主、自信、自律、自強”
軍訓團團長張永輝分享了自己的軍旅生活。大學畢業(yè)后,他選擇成為了一名軍人。對于如何過好大學生活,他為新生們送上了5個關鍵詞:“自學、自主、自信、自律、自強”。
張永輝認為,大學是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自學非常重要。他以同學自學雙學位、跨考研究生的經歷為例,告訴新生“在大學里只要你想自學,就能實現(xiàn)很多目標。”談到自主時,他建議新生們要獨立自主。他表示:“上了大學,很多同學選擇不再依賴父母,但重要的不是‘做自己的主’,而是明確方向后堅定去做,這才是真正的自主”。
張永輝還表示,“自信的關鍵不在‘信’,而在把相信的事做下去”,很多失敗源于空想而非實踐。實踐的支撐則是自律。他分享自身280公里負重70斤拉練的經歷:“每天幾乎無休,卻在終點明白,自律能讓‘不可能’變可能。”關于自強,他以俗語“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倒”,勉勵新生“靠自己才是王道”。他表示,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會無懼于任何人任何事。
最后,他祝愿新生能帶著這五個關鍵詞和其他3位優(yōu)秀大學生士兵的經驗,在大學旅程中堅定前行,一步步靠近理想目標。
[編輯:甘麗紅]
[校對:王小磊 陳巧恩 樊雨昕]
[審核: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