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聚焦世界青年發(fā)展論壇。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教師林楊瓊的支教故事也隨之進入大眾的視野。
7月21日,以“促進青年發(fā)展、塑造共同未來”為主題的世界青年發(fā)展論壇在京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100多位中外嘉賓和100多個國家約2000名青年代表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加會議。在“包容和公平的優(yōu)質(zhì)教育”主題論壇上,林楊瓊以《My “Flowers” and Me: An Education Relay Between Fujian and Xihaigu(我和我的那些“花兒”——關于教育與被教育的山海接力)》為題,分享了2007年她作為廈門大學第九屆研究生支教團隊員,去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海原縣關橋鄉(xiāng)關橋中學支教的動人故事。
在支教的一年里,林楊瓊和隊友們在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基礎上,為孩子們征訂書籍和報紙;為學習困難的學生設置周末的學習興趣小組;把游戲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嘗試分組討論,鍛煉批判思維;把缺老師的體育課開起來,把舞蹈融入美育課堂……林楊瓊說,他們想讓當?shù)氐暮⒆觽冎?,即便沒有依靠教育扭轉(zhuǎn)整個人生,但在學校里學到的一切,仍然可以給他們溫暖、力量和方向,鋪平他們走出去的道路。
自卑、膽怯、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初二男生虎小云是林楊瓊支教的學生之一。如今,虎小云已成長為中國寧夏海原縣教育體育局團工委書記。在新華社推出的視頻報道《全球連線|全球發(fā)展的中國貢獻》中,他說,在林楊瓊等支教老師們的幫助下,后來的他漸漸喜歡上英語,考上了大學,并選擇了英語教育專業(yè),成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
在《全球連線|全球發(fā)展的中國貢獻》中,林楊瓊出鏡,參與講述面對人類共同挑戰(zhàn),中國為世界經(jīng)濟復蘇和增長作出的一個個實際行動和巨大貢獻。她坦言,支教經(jīng)歷堅定了她從事教育事業(yè)的信念,“所以,畢業(yè)后,我就來到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