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978年9月-1980年7月 江西省高安市高安中學
1980年9月-1984年7月 中山大學物理系 本科
1984年9月-1985年7月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研究生
1984年9月-1987年9月 電子工業(yè)部十三研究所 研究生
1990年9月-1993年7月 吉林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生
任教/工作經歷:
1987年9月1990年8月 電子工業(yè)部十三研究所 助理工程師
1993年9月-1995年12月 廈門大學物理系 講師
1995年9月-1999年9月 廈門大學物理系 副教授
1999年10月-2001年8月 日本千葉大學工學部VBL實驗室,副研究員;
2001年9月-2003年12月 廈門大學物理系 副教授
2003年12月-今 廈門大學物理系 教授 博導
另外1994和1997年二次到 白俄羅斯科學院進行合作研究
研究:
本人長期從事InP基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工作和GaN基材料器件研究10年。本人非常熟悉這二種材料的生長和器件工藝,有極強的半導體材料、器件及相關領域背景知識。
本人的研究經驗總結如下:
1。外延生長:本人利用液相外延(LPE)和MOCVD生長InGaAs (p)/InP 和GaN多年,并曾安裝一臺MOCVD設備。
2.測量表征技術:本人熟悉和操作 X射線衍射(HR-XRD),原子力顯微鏡( AFM),霍爾( Hall)系統(tǒng),光熒光( PL)、場發(fā)射電子顯微鏡( FE-SEM),橢圓偏振儀、電化學CV等等。
3.器件工藝:本人非常熟悉包括光刻 the operation of an e-gun evaporator, RTA system, RIE, PECVD and wires bonding等半導體器件工藝和光纖和光電器件的。
4.完成器件:
本人設計和制備InP、GaAs和GaN等多種III-V半導體器件;
InGaN/GaN 發(fā)光二極管(LED) ;
1.48?m InGaAs/InP 應變量子阱激光器( LD);
InGaAs(P)/InP 異質結光電晶體管 (HPT);
InGaAs(P)/InP PIN 光電探測器 (PD)。
5.理論:利用 K. P. 理論計算InGaAs/InP應變量子阱的能帶和性能
6.發(fā)表學術論文近100篇,申請專利10多項
7.課題:
“863”項目主要參加者完成:InGaAs/InP應變量子阱激光器的研究
曾作為下面二個國家“七.五”功關項目負責人:a. 高速 InGaAs/InP PIN 光電探測器;b. InGaAs/InP PIN 光電探測器的可靠性分析
省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完成:實用化InGaAs/InP PIN光電二極管的研究
省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完成:高速PIN-FET單片集成電路材料的研究
福建省青年重點基金負責人完成:GaN藍綠光材料MOCVD生長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完成:無應變InAlGaN/GaN PIN 紫外光探測器研究
省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完成:高速PIN-FET單片集成電路材料的研究
省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完成:GaN 基PIN紫外光電探測器的研制
863計劃負責人完成:GaN基材料P型低接觸電阻技術及產業(yè)化研究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第二負責人完成:功率型高亮度發(fā)光二極管及封裝產業(yè)化關鍵技術
省科技項目負責人完成:發(fā)光二極管制備關鍵技術研究
省科技對接項目第二負責人完成:InP PIN光電探測器產業(yè)化研究
?
教學情況:
指導多名碩士研究生。
主講《半導體激光器物理》、《信息光電材料及其應用》、《現代實驗方法》、《半導體光電性質》、《半導體激光器原理》、《現代半導體器件物理》,《量子電子學》、《激光物理》《發(fā)光物理專題》和《文獻專題》研究生課程。
主講《半導體激光器原理》和《C語言》《計算物理》、《半導體器件物理》《色度學》等本科生課程,上機輔導《國際網絡上的八種具體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