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怪奇物語
24年4月17日,清晨六時一刻、“嘉園”在霧的撫摸中蘇醒!這是我在嘉庚的最后一學期,是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拍攝。清晨五點、窗外大霧彌漫,我按耐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于是沖出宿舍、生怕大霧散去,我拿著相機獨自游蕩在嘉園當中。從凌云1、走到棲霞湖、走到棒球場、再到主樓群前的大草坪。本想最后去圖書館前拍一下霧中天鵝、可是相機提前罷工了、無奈寥寥收場,只留下下面這組夢核的照片、就像夢一樣,永遠沒有完整結(jié)尾。
大霧彌漫,
霧氣籠罩著綠茵場,
若隱若現(xiàn)的操場邊緣,
讓我覺得這太不真實,
像是天宮中的球場一般。
田徑場邊的獨樹、
在云霧當中顯得格外孤獨。
仿佛在喧囂中找到一段寧靜的時刻!
我也終于找到機會為它拍一張白底的“證件照”。
我獨自走在嘉庚大道上、
筆直的路段仿佛延伸遠方。
兩旁榕樹茂密,枝葉交錯,幾乎遮住了天空。
在霧的籠罩下,道路的盡頭變得模糊不清,
仿佛通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主三樓前的、霧中的石柱、也有說法,
居中構(gòu)圖下的石柱仿佛化成一列士兵!
永遠矗立在主三樓前,守護著這最神圣的領(lǐng)地。
引領(lǐng)者學子走向知識的殿堂。
在嘉園的中心,陳嘉庚雕像靜默而立,
大霧中,他的形象愈發(fā)清晰。
雕像的莊嚴,霧氣的神秘,
在這一刻,交織成一幅永恒的畫面。
每一步走近,都感受著嘉園的精神,
在嘉園的每個角落,傳承著夢想。
正方形對角線的構(gòu)圖下、
嘉園的天際線,被主樓切割,
一半是天空,一半是建筑。
建筑的堅實,天空的遼闊。
對角線構(gòu)圖,如同生命的軌跡,
在嘉園的每個角落,延伸著希望。
在嘉園的晨霧中,跑步者的身影顯現(xiàn),
大霧彌漫,他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仿佛是從迷霧中走出的旅者,
帶著晨光的希望,每一步都堅定而有力。
跑步者的身影,是嘉園的活力,
在霧的輕紗下,愈發(fā)清晰。
每一步跑動,都踏著夢想的節(jié)拍,
原來在嘉園的每一個早晨,都有這樣一群使者
喚醒我們沉睡的力量。
這張圖采用16:9的比例,使畫面更有真實感。
這組圖片的拍攝大部分都采用橫構(gòu)圖拍攝,后期編輯中為更具有風格化,
部分圖片采用1:1正方形裁切。
比如這張石柱圖在16:9的畫面里更能表達畫面感覺。
橫構(gòu)圖下嘉庚大道的幽徑中,
中心引導線延伸,道路兩旁的榕樹,沿著線條生長。
霧氣繚繞,樹影婆娑,
它們在霧里逐漸消失,仿佛沒有盡頭。
當我走在這條道路時,仿佛通向未知的旅程,
也覺得是通往內(nèi)心深處的探索。
每一步前行,都踏著未知的節(jié)拍,
一個人這樣走著,真的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和獨特的感受
一路走走停停
轉(zhuǎn)念間穿梭到了棒球場,
當我進入到這個空間時,我就覺得這框棒球應(yīng)該放在居中的位置。
于是我順手擺放好、拿穩(wěn)相機咔嚓一張。
這時候我知道相機電量已經(jīng)所剩無幾,所以我必須把握好每次快門。
回去選片時,我也是非常喜歡這一張!
冷色調(diào)的畫面中、中心一筐暖色的棒球,恰到好處!
在霧中,小的角落更是暗藏玄機。
比如樹叢內(nèi)的這一小景、
霧氣繚繞,樹影婆娑。
它的存在細節(jié)描述了這片“夢核”的空間。
使神秘與深邃更真實具象。
蜿蜒的段落,光從樹的空隙間酒下、
形成的丁達爾效應(yīng)剛好照耀在前方的一位跑者身上,
這一刻、她仿佛就是嘉庚大道上的主角。
在主樓群前的草坪上、大榕樹已枝繁葉茂、樹影婆娑。
它的每一條樹干都見證了嘉園的成長、它的每一片葉子,都承載著歷史的重量。
樹影婆娑,枝葉繁茂,它靜靜地守護著我們的嘉園,
也護送著每一位畢業(yè)生、
在這個夏季我也將在這片草坪拍畢業(yè)照。
在這之前我想單獨為它們拍下照片。
北區(qū)十字路口的中心,
路障豎在正中間的位置。
在大霧天氣下,它的作用更為重要,
警示每一位穿梭再嘉園的嘉人們。
走到主三樓下時,仰望主三大樓、直聳云霄。
從一側(cè)看去,更顯其宏偉。
仿佛是知識的高塔,
在嘉園的每個角落,引領(lǐng)著探索的方向。
大樓的壯觀,天空的遼闊,
在這一刻,交織成一幅永恒的畫面。
每一步仰望,都感受著嘉園的力量,
作為作品的最后一張圖、希望以后的每次回想嘉園、
在嘉園的每個瞬間,都激發(fā)著我們夢想的飛翔。